今年以来,市人社局通过“加减乘除”精准施策,推动农民工就业创业环境持续优化、技能素质稳步提升、合法权益有效保障。
在畅通就业渠道上做“加法”。依托基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、微信小程序等,组织党员干部对返乡农民工开展入户调查,动态掌握农民工返岗需求信息。强化岗位信息线上线下多平台发布和跨区域共享,以“2+N”招聘活动为主线,举办大篷车招聘、夜市招聘、广场招聘、直播招聘等多形式的乡镇招聘会,畅通农民工就业创业渠道。今年以来,全市共举办农民工专场招聘会309场,组织招聘企业6868家,提供就业岗位15.90万个,达成就业意向2.03万余人,有8784名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实现就近就地就业。
在稳定现有岗位上做“减法”。积极纾解企业困难,降低企业成本,最大限度稳定农民工就业岗位。通过“免报直发”“政策找人”等举措,精准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,贯彻落实延长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、工伤保险费率政策。支持企业面向失业农民工开展以工代训、定向定岗培训,实现以训稳岗。全市为1.2万余户参保企业综合减负2500万余元;组织农民工开展职业技能培训4425人次,拟发放培训补贴400余万元。
在促进创新创业上做“乘法”。充分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“乘数效应”,围绕皖南地区产业特色,为宣城新农人提供“政策扶持、培训引领、以赛聚才、载体建设、科技创新”五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服务。开展创业培训班10场次,发放农民工创业贷款340笔4085万元,带动就业1000余人。
在维护合法权益上做“除法”。常态化开展《条例》等劳动法律法规宣传,引导农民工合法、理性维权。聚焦预防、监管、处置全过程,切实保障农民工劳动报酬权益。开展“送法进工地”劳动用工领域等法制宣传活动4次,深入工地120家,涉及农民工约2000人。市仲裁院共受理农民工案件58起,结案40 起,其中调解结案35起,为农民工兑现劳动报酬、工伤待遇等280余万元。
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